复盘Notion从0到100亿美金的增长路径,给Global SaaS公司带来哪些启示?

时间:2022-09-28 来源:

“当每个人都在收缩的时候,我们该如何扩张?”

近年来硅谷最火热的PLG产品代表非Notion莫属,上文是联合创始人Akshay Kothari在今年7月接受Protocol访谈时提到的思考。

当时公司向老股东红杉和Index按照前轮百亿美金估值原价出售老股,这在各大SaaS公司估值腰斩和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中显得十分“异类”,但足以让“信仰”Notion的用户和员工倍感振奋。随即公司启动了一项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,在公交车站牌、建筑外墙和户外大屏等各处地方都逐渐布设广告。

其实Notion团队对股权非常惜售,2019年至今的三轮融资,每次都只释放了不到3%的股权,更早一轮的投资人甚至只拿了不到1%,因此才有这次股东积极购买老股的场面。但是这绝不是充分条件,最关键的仍是近年来快速稳健的业务发展,和一直盈利的现金流状态。

随着热情的老用户们交口荐誉,Notion去年在TikTok上爆火,数百万的年轻用户涌入平台,一年之内Notion的日活用户数翻了两番,月活比例高达35%,全球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。

然而,这个PLG的标杆性公司在早期的SEO似乎做的不及格?!

当时Notion认认真真做了一个“碰瓷”Evernote的引导页,结果进入搜索结果首页的数量是……0


那么这家年轻的公司到底是靠什么方法实现稳定、持续的增长?我尝试分两个部分来归纳他们的路线图,前半段听个故事,后半段涨个姿势,希望对你能有帮助。

Let’s jump in !!

一、百亿美金之路

1. 第一次破圈:走“群众路线”

Notion并不是一家依赖资本驱动的公司,产品上线后很快就进入盈利阶段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对于团队规模始终保持克制。团队规模从成立之初的个位数,到撑起B轮20亿美元的五十人,即使到今年,价值百亿的Notion也才刚过三百人。

而这样一个精简的团队却撑起了一个高质量的用户社区:快速增长的用户、热情的粉丝、活跃的社区。大使(Ambassador)功不可没!

例如,很多人很好奇,为什么Notion的多语言版本会选择首发韩语,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韩国地区快速增长的数据和热情的用户粉丝们。

Notion在韩国没有任何雇员或者合作伙伴,但是韩国的Facebook Group却成了Notion全球最活跃的分支社区之一,所有的内容采编、活动组织、答疑解惑工作全部都是由大使们自发组织运营,社区活跃成员很快就破万人。


大使,何许人也?

Notion在2019年启动了这个实验性的计划,最开始大使的头衔叫做“Notion Pros”。


图:“Notion Pros”的招募页面旧影

产品刚上线时,社区负责人Ben Lang(记住这个小哥,后面会反复出现)就在Twitter上招募了10个热心的真爱粉,邀请进Slack频道里畅所欲言,这便是Notion Ambassador Community的雏形。等到 Notion Pros 计划正式上线之后,起初为了便于管理,把总席位限制在 20 人,没想到上线第一周就收到了600多份申请,几个月后很快扩招至60人。

在“Notion Pros”迭代为“Notion Ambassador”之后,被定义为:

Ambassadors are those who have communities or influence outside of Notion.

(在Notion公司之外拥有社区或影响力的人。)

为了鼓励这批“精神股东”,官方为大使们赋予了一些小“特权”:

  • 进入专属Slack频道和Notion空间的权限,与全球的超级用户交流互通
  • 最精华的资源与教程,便于快速精通产品以及打造自己的社群
  • 与Notion全体成员的无缝沟通,提问、反馈、建议
  • 新功能的尝鲜与吐槽权
  • 用于打造社群的免费空间
  • 限定周边

如果仔细翻看各个版本的大使“招募令”,可以发现官方始终在着重强调“与Notion团队直接沟通的权利”,这种完全不涉及经济激励特权,反而激发了用户们的荣誉感和参与感,培养出一众精神股东。

对于公司而言,“大使”的核心价值显而易见:扩大产品触达面,把一个尚为小众的产品安利给更多潜在用户。相比于让员工没日没夜的写软文、内容营销,或者投入大量SEM和信息流广告,这个发动群众的方法可能会有奇效。大使们自发地领导当地社区,制作课程和教程,创建模板,分享翻译等等,甚至还负责组织用户线上线下聚会,官方只需要出点茶水费。

社区负责人Ben Lang的全部工作就是不断搜寻热情的真爱粉,邀请成为大使,持续挖掘他们和Notion的故事与缘分,最终形成了一个分布在23个国家的200多人规模的“安利铁军”,向全世界用户持续讲述Notion的产品故事和品牌故事。
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Notion的大使计划和KOL营销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,前者用心交朋友,后者收钱念脚本。一个典型的大使正如Marie Poulin小姐姐,加入之时只是一个热情爱表达的用户,自2019年起在Notion官方的指导下孜孜不倦的创作视频至今。


图:Marie Poulin 的油管主页

热情努力的Marie也不会只是用爱发电,随着粉丝数量和影响力的上升,Marie开始围绕Notion周边尝试商业化,推出了专门售卖Notion模板与方法论的独立站notionmastery.com,收获了Notion创始人Ivan Zhao的亲自站台声援。

正是这种良性双赢的生态系统点燃了Notion增长的第二级火箭,我在下一部分会展开介绍。

截至目前,Notion有不到300位大使,和公司全职员工的数量大致相当。为了增强大使和公司之间的粘性,除了专人专职、创始人亲自参与,公司熟悉每个老大使的个人情况,还会向新大使认真的介绍公司。用旅途伙伴的心态和大使相处,用心程度可见一斑。

2. 第二次破圈:助人者自助

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阶段的话,那就是“助人者自助,乐己者乐人”。

解释这句话之前,让我们先来思考这个问题:如何让用户尽快感受到产品价值?

Notion的答案是:模板。

当用户注册之后,如果选择创建团队协作空间,则可通过详细分类,根据团队规模和所属行业自动生成上手模板,以便用户能够尽可能顺滑的完成上手(onboarding)过程,同时趁热引导创建者邀请其他成员入驻,完成一次高效裂变。

营销咨询公司FOUNDATION将这个过程总结如下,可以看到这一流程甚至细化到了桌面端和移动端不同的上手体验:


全国统一热线

4000-163-301

联系在线客服
复盘Notion从0到100亿美金的增长路径,给Global SaaS公司带来哪些启示? 最新资讯 复盘Notion从0到100亿美金的增长路径,给Global SaaS公司带来哪些启示? 相关资讯

复盘Notion从0到100亿美金的增长路径,给Global SaaS公司带来哪些启示?

时间:2022-09-28 来源:

“当每个人都在收缩的时候,我们该如何扩张?”

近年来硅谷最火热的PLG产品代表非Notion莫属,上文是联合创始人Akshay Kothari在今年7月接受Protocol访谈时提到的思考。

当时公司向老股东红杉和Index按照前轮百亿美金估值原价出售老股,这在各大SaaS公司估值腰斩和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中显得十分“异类”,但足以让“信仰”Notion的用户和员工倍感振奋。随即公司启动了一项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,在公交车站牌、建筑外墙和户外大屏等各处地方都逐渐布设广告。

其实Notion团队对股权非常惜售,2019年至今的三轮融资,每次都只释放了不到3%的股权,更早一轮的投资人甚至只拿了不到1%,因此才有这次股东积极购买老股的场面。但是这绝不是充分条件,最关键的仍是近年来快速稳健的业务发展,和一直盈利的现金流状态。

随着热情的老用户们交口荐誉,Notion去年在TikTok上爆火,数百万的年轻用户涌入平台,一年之内Notion的日活用户数翻了两番,月活比例高达35%,全球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。

然而,这个PLG的标杆性公司在早期的SEO似乎做的不及格?!

当时Notion认认真真做了一个“碰瓷”Evernote的引导页,结果进入搜索结果首页的数量是……0


那么这家年轻的公司到底是靠什么方法实现稳定、持续的增长?我尝试分两个部分来归纳他们的路线图,前半段听个故事,后半段涨个姿势,希望对你能有帮助。

Let’s jump in !!

一、百亿美金之路

1. 第一次破圈:走“群众路线”

Notion并不是一家依赖资本驱动的公司,产品上线后很快就进入盈利阶段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对于团队规模始终保持克制。团队规模从成立之初的个位数,到撑起B轮20亿美元的五十人,即使到今年,价值百亿的Notion也才刚过三百人。

而这样一个精简的团队却撑起了一个高质量的用户社区:快速增长的用户、热情的粉丝、活跃的社区。大使(Ambassador)功不可没!

例如,很多人很好奇,为什么Notion的多语言版本会选择首发韩语,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韩国地区快速增长的数据和热情的用户粉丝们。

Notion在韩国没有任何雇员或者合作伙伴,但是韩国的Facebook Group却成了Notion全球最活跃的分支社区之一,所有的内容采编、活动组织、答疑解惑工作全部都是由大使们自发组织运营,社区活跃成员很快就破万人。


大使,何许人也?

Notion在2019年启动了这个实验性的计划,最开始大使的头衔叫做“Notion Pros”。


图:“Notion Pros”的招募页面旧影

产品刚上线时,社区负责人Ben Lang(记住这个小哥,后面会反复出现)就在Twitter上招募了10个热心的真爱粉,邀请进Slack频道里畅所欲言,这便是Notion Ambassador Community的雏形。等到 Notion Pros 计划正式上线之后,起初为了便于管理,把总席位限制在 20 人,没想到上线第一周就收到了600多份申请,几个月后很快扩招至60人。

在“Notion Pros”迭代为“Notion Ambassador”之后,被定义为:

Ambassadors are those who have communities or influence outside of Notion.

(在Notion公司之外拥有社区或影响力的人。)

为了鼓励这批“精神股东”,官方为大使们赋予了一些小“特权”:

  • 进入专属Slack频道和Notion空间的权限,与全球的超级用户交流互通
  • 最精华的资源与教程,便于快速精通产品以及打造自己的社群
  • 与Notion全体成员的无缝沟通,提问、反馈、建议
  • 新功能的尝鲜与吐槽权
  • 用于打造社群的免费空间
  • 限定周边

如果仔细翻看各个版本的大使“招募令”,可以发现官方始终在着重强调“与Notion团队直接沟通的权利”,这种完全不涉及经济激励特权,反而激发了用户们的荣誉感和参与感,培养出一众精神股东。

对于公司而言,“大使”的核心价值显而易见:扩大产品触达面,把一个尚为小众的产品安利给更多潜在用户。相比于让员工没日没夜的写软文、内容营销,或者投入大量SEM和信息流广告,这个发动群众的方法可能会有奇效。大使们自发地领导当地社区,制作课程和教程,创建模板,分享翻译等等,甚至还负责组织用户线上线下聚会,官方只需要出点茶水费。

社区负责人Ben Lang的全部工作就是不断搜寻热情的真爱粉,邀请成为大使,持续挖掘他们和Notion的故事与缘分,最终形成了一个分布在23个国家的200多人规模的“安利铁军”,向全世界用户持续讲述Notion的产品故事和品牌故事。
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Notion的大使计划和KOL营销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,前者用心交朋友,后者收钱念脚本。一个典型的大使正如Marie Poulin小姐姐,加入之时只是一个热情爱表达的用户,自2019年起在Notion官方的指导下孜孜不倦的创作视频至今。


图:Marie Poulin 的油管主页

热情努力的Marie也不会只是用爱发电,随着粉丝数量和影响力的上升,Marie开始围绕Notion周边尝试商业化,推出了专门售卖Notion模板与方法论的独立站notionmastery.com,收获了Notion创始人Ivan Zhao的亲自站台声援。

正是这种良性双赢的生态系统点燃了Notion增长的第二级火箭,我在下一部分会展开介绍。

截至目前,Notion有不到300位大使,和公司全职员工的数量大致相当。为了增强大使和公司之间的粘性,除了专人专职、创始人亲自参与,公司熟悉每个老大使的个人情况,还会向新大使认真的介绍公司。用旅途伙伴的心态和大使相处,用心程度可见一斑。

2. 第二次破圈:助人者自助

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阶段的话,那就是“助人者自助,乐己者乐人”。

解释这句话之前,让我们先来思考这个问题:如何让用户尽快感受到产品价值?

Notion的答案是:模板。

当用户注册之后,如果选择创建团队协作空间,则可通过详细分类,根据团队规模和所属行业自动生成上手模板,以便用户能够尽可能顺滑的完成上手(onboarding)过程,同时趁热引导创建者邀请其他成员入驻,完成一次高效裂变。

营销咨询公司FOUNDATION将这个过程总结如下,可以看到这一流程甚至细化到了桌面端和移动端不同的上手体验:


美妆加盟美妆店加盟美容加盟美容院加盟美容店加盟

立即投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