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商超,怎样留住年轻人?

时间:2022-09-27 来源:

90后白领小雨周末中午约了朋友来家里吃饭,一觉醒来已经9点半,考虑到出门买菜还要换衣服,来回路上也很浪费时间,她便通过外卖平台,在家附近的超市挑了蔬菜、肉、水果、饮料……App显示,订单大约在29分钟后送达到家。

在超市,“您有一笔新的外卖订单,请及时处理”,这个原本常出现在餐饮店的系统提示音同步响起。分拣员按照商品清单一一将目标商品装袋、称重、扫描、打包,从专门通道交给取货的配送小哥。半小时后,午饭要用的食材准时到家。

像上述传统商超接入线上配送,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的业态,就是当下正流行的即时零售。

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传统商超原本以线下为主的经营模式正在陷入困境。近年来,除了个别特殊时期传统商超极具人气,日常逛超市的人越来越少。大型商超普遍处于增长乏力、业绩下滑严重、后劲不足的境地。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的传统零售领军者们,集体困在线下象限。

这背后,有疫情的影响、传统电商的冲击、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,还有传统商超自身的局限性。不过,消费习惯有所迁移,但即时消费需求始终存在。

拥抱即时零售,将商超改造成店仓一体,正在成为商超突围的主流做法。仓储式会员店、云仓也是可能的方向之一。另外,做加法,增加服务和体验,做减法,整合物流仓配,降低成本,都是商超升级可能的解法。

未来商超,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
一、困在线下的传统商超

传统超市和便利店,因为离消费者更近,能够满足几公里范围内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,一度是大部分消费者采购生鲜日化用品的主要渠道。但随着电商发展、疫情影响、商超模式固化,种种原因之下,逛超市的人正在越来越少。

2021年之前,在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辛昕是逛超市重度爱好者。“我基本上每周六早上都要去一趟超市,自带帆布包,采购一周物资。”她常买的是牛肉、酸奶、螺狮粉、各类丸子,还有零食、饮料等。

逛超市的过程也非常沉浸,辛昕一边带着耳机听着歌,一边挑东西,超市的菜和肉新鲜,也相对便宜。“这是我每周必进行的一项不用花很多钱,又很快乐的活动。”

不过,去超市购物对她来说存在一个问题,经常买的东西太多拎不动,疫情反复时,出门本身也成为一项心理负担。后来,辛昕发现有很多渠道可以买到超市的品类并且能够送货上门,她便开始用美团买菜、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、多点APP等产品。现在,辛昕已经有一年多没去过超市了。

她回想最近的两次去超市的经历,都是不愉快的。去了两次家附近的超市,她都跟排队结账时插队的人吵架了,“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我居然还要在线下结账去受这份气,我完全可以通过网购避免这种事情。”

而且,现在逛超市也很难让她有愉悦感了,超市的陈列很陈旧,都能想象到每个架子上有什么,不像线上渠道有很多没见过的新鲜品类可以尝试。

不爱去超市的年轻人,开始慢慢投奔其他替代渠道。

小雨以往在超市主要是购买纸品、清洁用品等各种日化产品,这类型需求她通过传统电商就解决了,通常是趁着大促,囤够家里半年要用的消耗品,至于蔬菜水果,大部分通过美团买菜、京东到家、盒马鲜生等来购买。

她虽然不爱逛超市了,但还是需要酸奶、牛奶、面包、水果等日常需要的即时消费品,“如果超市购物能像‘点外卖’一样,下单后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,那我也是可以接受的。”

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,2021年,中国商超市场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,但市场整体增长乏力,2018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仅为2.6%,其中大卖场业态同期CAGR为-0.4%。

商超的业绩也不乐观。7月20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》显示,2021年,包括排名第二、第三的永辉超市和大润发在内,有62家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,负增长的企业数比上年增加近一倍。

客源减少、货品流转慢、业绩屡屡下滑,商超发展显得后劲不足。

百联智库创始人庄帅解释,超市发展受限,疫情是一个原因,另外就是超市本身的原因。商超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,还是原来的店面格局、陈列,不符合年轻人的购物体验和需求,另外,商超的运营体系也过于陈旧,创新和变化太少。而现在有很多新的替代性的购物方式,包括传统电商,半小时达的前置仓业态等。

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指出,商超行业目前的几家头部都发展得不太好,具体原因各家不一样。

“有的盲目追概念,比如做超级物种,但并没有真正去经营供应链体系、人员、服务等,开业阶段爆红一下,很快就进入亏损状态;有的做仓储会员店,只是改一下货架,把更大包装的商品堆上去,但仓储式会员店的核心是精选商品,为消费者省时间,不少改造后的超市依然有大量的商品需要抉择;还有企业倾向于赚快钱,花费精力在地产、消费贷等领域,而不愿意渗透到商超产业端做升级。”他说。

从业者们,被倒逼着开始积极求变。

二、即时零售、店仓一体,商超突围新路径

商超突围的解法,是从业者趟出来的。

借助即时零售转型,似乎正在成为一种主流答案。

老牌便利店罗森2018年以来陆续入驻美团等平台,平台销售额已占到了罗森销售额的10%。而且,线上线下消费者重合比例低于10%,也就是说,线上订单大部分属于增量。本土便利店美宜佳在过去3年里,来自即时零售平台的订单量增速均超100%。佳美乐购创始人遭遇了线下超市瓶颈后,从2020年起在美团上开设了20多家新型便利店,目前即时零售订单已经超过了线下。

如今,头部商超也都齐刷刷布局线下到家业务。

今年5月开始,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在上海、无锡等地开设云仓,精选复购率高的商品,线上下单,“一小时极速达”。2021年,家乐福两家仓储会员店在上海开业。永辉超市有店仓一体、会员仓储店的尝试,也有跟美团闪购、京东到家等的合作。

庄帅认为,即时零售最大的价值就是便利,半小时内送货上门,满足即时需求,另外,因为跟线下店连接,即时零售的信任度比较高,用户退换货也会更加方便。

近年来,新开的店有的已经把即时零售的配送问题考虑进去了,专门做出一条骑手通道,骑手可以直接从窗口拿货再骑出去。

还有从业者,开创出了仓库+社群的新模式。

2021年中,一鸣在北京朝阳区开了一个800平米左右的超市,房租4.5元/平米,加上货架、冷柜和第一批上的货,总计投入约94万元。

超市面积大、成本高,商品没有价格优势,蔬果类产品越是没人买,周转越慢,东西越不新鲜,不新鲜更没有人来买,如此恶性循坏,半年后,一鸣关掉了超市,亏了70多万元。

关店后她还有六七个微信群,一鸣就开始经营社群,在小区周围设了一个100平米左右的仓库,通过社群宣传新鲜的蔬菜、水果和日用品,有人订购就给配送上门。“我们的东西价格比周围商超便宜10%-20%,新鲜,还能送货上门。服务的是周围五六百米范围内的人群,如果有距离较远的企业订单,我们通过即时配送平台来送。”一鸣告诉深燃。

实践成功后,一鸣又开始往北京的其他地区拓展,目前她已经在北京多个区建了五个仓库,“我们找对应小区的宝妈或者活跃人员来担任兼职销售,分拣、配送由我们的员工来做。一个仓库配四个分拣配送员工,还有一两个人做社群运营。”据一鸣

全国统一热线

4000-163-301

联系在线客服
传统商超,怎样留住年轻人? 最新资讯 传统商超,怎样留住年轻人? 相关资讯

传统商超,怎样留住年轻人?

时间:2022-09-27 来源:

90后白领小雨周末中午约了朋友来家里吃饭,一觉醒来已经9点半,考虑到出门买菜还要换衣服,来回路上也很浪费时间,她便通过外卖平台,在家附近的超市挑了蔬菜、肉、水果、饮料……App显示,订单大约在29分钟后送达到家。

在超市,“您有一笔新的外卖订单,请及时处理”,这个原本常出现在餐饮店的系统提示音同步响起。分拣员按照商品清单一一将目标商品装袋、称重、扫描、打包,从专门通道交给取货的配送小哥。半小时后,午饭要用的食材准时到家。

像上述传统商超接入线上配送,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的业态,就是当下正流行的即时零售。

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传统商超原本以线下为主的经营模式正在陷入困境。近年来,除了个别特殊时期传统商超极具人气,日常逛超市的人越来越少。大型商超普遍处于增长乏力、业绩下滑严重、后劲不足的境地。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的传统零售领军者们,集体困在线下象限。

这背后,有疫情的影响、传统电商的冲击、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,还有传统商超自身的局限性。不过,消费习惯有所迁移,但即时消费需求始终存在。

拥抱即时零售,将商超改造成店仓一体,正在成为商超突围的主流做法。仓储式会员店、云仓也是可能的方向之一。另外,做加法,增加服务和体验,做减法,整合物流仓配,降低成本,都是商超升级可能的解法。

未来商超,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
一、困在线下的传统商超

传统超市和便利店,因为离消费者更近,能够满足几公里范围内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,一度是大部分消费者采购生鲜日化用品的主要渠道。但随着电商发展、疫情影响、商超模式固化,种种原因之下,逛超市的人正在越来越少。

2021年之前,在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辛昕是逛超市重度爱好者。“我基本上每周六早上都要去一趟超市,自带帆布包,采购一周物资。”她常买的是牛肉、酸奶、螺狮粉、各类丸子,还有零食、饮料等。

逛超市的过程也非常沉浸,辛昕一边带着耳机听着歌,一边挑东西,超市的菜和肉新鲜,也相对便宜。“这是我每周必进行的一项不用花很多钱,又很快乐的活动。”

不过,去超市购物对她来说存在一个问题,经常买的东西太多拎不动,疫情反复时,出门本身也成为一项心理负担。后来,辛昕发现有很多渠道可以买到超市的品类并且能够送货上门,她便开始用美团买菜、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、多点APP等产品。现在,辛昕已经有一年多没去过超市了。

她回想最近的两次去超市的经历,都是不愉快的。去了两次家附近的超市,她都跟排队结账时插队的人吵架了,“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我居然还要在线下结账去受这份气,我完全可以通过网购避免这种事情。”

而且,现在逛超市也很难让她有愉悦感了,超市的陈列很陈旧,都能想象到每个架子上有什么,不像线上渠道有很多没见过的新鲜品类可以尝试。

不爱去超市的年轻人,开始慢慢投奔其他替代渠道。

小雨以往在超市主要是购买纸品、清洁用品等各种日化产品,这类型需求她通过传统电商就解决了,通常是趁着大促,囤够家里半年要用的消耗品,至于蔬菜水果,大部分通过美团买菜、京东到家、盒马鲜生等来购买。

她虽然不爱逛超市了,但还是需要酸奶、牛奶、面包、水果等日常需要的即时消费品,“如果超市购物能像‘点外卖’一样,下单后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,那我也是可以接受的。”

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,2021年,中国商超市场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,但市场整体增长乏力,2018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仅为2.6%,其中大卖场业态同期CAGR为-0.4%。

商超的业绩也不乐观。7月20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》显示,2021年,包括排名第二、第三的永辉超市和大润发在内,有62家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,负增长的企业数比上年增加近一倍。

客源减少、货品流转慢、业绩屡屡下滑,商超发展显得后劲不足。

百联智库创始人庄帅解释,超市发展受限,疫情是一个原因,另外就是超市本身的原因。商超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,还是原来的店面格局、陈列,不符合年轻人的购物体验和需求,另外,商超的运营体系也过于陈旧,创新和变化太少。而现在有很多新的替代性的购物方式,包括传统电商,半小时达的前置仓业态等。

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指出,商超行业目前的几家头部都发展得不太好,具体原因各家不一样。

“有的盲目追概念,比如做超级物种,但并没有真正去经营供应链体系、人员、服务等,开业阶段爆红一下,很快就进入亏损状态;有的做仓储会员店,只是改一下货架,把更大包装的商品堆上去,但仓储式会员店的核心是精选商品,为消费者省时间,不少改造后的超市依然有大量的商品需要抉择;还有企业倾向于赚快钱,花费精力在地产、消费贷等领域,而不愿意渗透到商超产业端做升级。”他说。

从业者们,被倒逼着开始积极求变。

二、即时零售、店仓一体,商超突围新路径

商超突围的解法,是从业者趟出来的。

借助即时零售转型,似乎正在成为一种主流答案。

老牌便利店罗森2018年以来陆续入驻美团等平台,平台销售额已占到了罗森销售额的10%。而且,线上线下消费者重合比例低于10%,也就是说,线上订单大部分属于增量。本土便利店美宜佳在过去3年里,来自即时零售平台的订单量增速均超100%。佳美乐购创始人遭遇了线下超市瓶颈后,从2020年起在美团上开设了20多家新型便利店,目前即时零售订单已经超过了线下。

如今,头部商超也都齐刷刷布局线下到家业务。

今年5月开始,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在上海、无锡等地开设云仓,精选复购率高的商品,线上下单,“一小时极速达”。2021年,家乐福两家仓储会员店在上海开业。永辉超市有店仓一体、会员仓储店的尝试,也有跟美团闪购、京东到家等的合作。

庄帅认为,即时零售最大的价值就是便利,半小时内送货上门,满足即时需求,另外,因为跟线下店连接,即时零售的信任度比较高,用户退换货也会更加方便。

近年来,新开的店有的已经把即时零售的配送问题考虑进去了,专门做出一条骑手通道,骑手可以直接从窗口拿货再骑出去。

还有从业者,开创出了仓库+社群的新模式。

2021年中,一鸣在北京朝阳区开了一个800平米左右的超市,房租4.5元/平米,加上货架、冷柜和第一批上的货,总计投入约94万元。

超市面积大、成本高,商品没有价格优势,蔬果类产品越是没人买,周转越慢,东西越不新鲜,不新鲜更没有人来买,如此恶性循坏,半年后,一鸣关掉了超市,亏了70多万元。

关店后她还有六七个微信群,一鸣就开始经营社群,在小区周围设了一个100平米左右的仓库,通过社群宣传新鲜的蔬菜、水果和日用品,有人订购就给配送上门。“我们的东西价格比周围商超便宜10%-20%,新鲜,还能送货上门。服务的是周围五六百米范围内的人群,如果有距离较远的企业订单,我们通过即时配送平台来送。”一鸣告诉深燃。

实践成功后,一鸣又开始往北京的其他地区拓展,目前她已经在北京多个区建了五个仓库,“我们找对应小区的宝妈或者活跃人员来担任兼职销售,分拣、配送由我们的员工来做。一个仓库配四个分拣配送员工,还有一两个人做社群运营。”据一鸣

美妆加盟美妆店加盟美容加盟美容院加盟美容店加盟

立即投放